叶尔羌河简介
叶尔羌河,维吾尔语,意为“土地宽广的地方”。其水源一是来自乔戈里峰的冰雪融水;二是河床西岸岩层中涌出的泉水;三是雨水。每年5~9月为洪水期,12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。
整条河流,上游在山谷中蜿蜒奔腾,宣泄而下,叶尔羌河两岸陡峭的山峦长有红柳、杂草,可以放牧牲畜,但交通很困难;下游自喀群山以下,地势逐渐低平,叶尔羌河河床有岩石、砂石、泥沙构成,两岸与一望无际的平原相连,成为叶尔羌河的主要灌溉区域。
一个英雄的名字——叶尔羌河
日夜奔流不息的叶尔羌河,从喀喇昆仑山飞奔而下,一路高歌注入滔滔的塔里木河,滋养了两岸的万顷良田。生活在两岸的人民,在享受叶尔羌河带来的实惠的同时,也在口耳相传中把一个英雄的故事述说。
在久远的年代,喀什南部的昆仑山脚下有一个普通的小村庄,说不上富庶,但日子过得也不缺吃少穿。村里有个叫叶尔羌的小伙子,从小父母双亡,是吃百家饭长大的,全村的人都是他的衣食父母。
叶尔羌18岁那年,村里遇到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。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,一颗汗珠掉地上摔八瓣种下的庄稼,在烈日下卷叶打蔫,日渐枯黄。眼看着要死去的庄稼,善良的人们叫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。村官把村民召集到一起,决定挑选一名机智勇敢的小伙子,沿着干涸的河床去寻找水源。村民们思来想去,觉得叶尔羌最合适,因为他的聪明和智慧是有目共睹的。
叶尔羌被选中后,非常感动。他认为,这不仅是乡亲们对他的信任,更是他报答乡亲们养育之恩的时候了。叶尔羌二话没说,朝乡亲们深深地鞠了一躬,背着东家送来的香馕、西家送来的葡萄,上路了。
他走了一程又一程,翻过了一座山,眼前又出现一座山。两个月过去了,叶尔羌还没有找到水源,身上的干粮和水却消耗光了。又一座雪山横在了眼前,他双手捧起积雪,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。毕竟雪代替不了食品,疲惫的叶尔羌没走多远就倒在了雪野中。积雪软绵绵的,叶尔羌躺在上面做了一个梦。
他梦见,山上的积雪在烈日的照射下慢慢消融,变成了一条小溪流向远方的村庄。他带着笑容醒了过来,眼前依然是皑皑白雪。叶尔羌揉了揉惺忪的睡眼,在心中责问自己:“村里人都等着用水呢,你却躺在这里睡大觉!你还是个人吗?”他硬撑着从雪地上爬起来,继续向前寻找。
终于,在翻过九十九座大山,走过九十九条山路后,在一座大山上遇见了一位满头银发、胡子齐腰的老人。叶尔羌礼貌地鞠了一躬问:“请问长者,您知道哪里有水源吗?”老人捋着胡子上下打量了他一番,反问道:“孩子,这事对你很重要吗?”“重要,太重要了!”叶尔羌喘着粗气回答。
接着,他一五一十地把村里闹旱灾的事告诉了老人。老人说:“要找到水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只有吃得起大苦,才能成功。”从老人的话中,叶尔羌看到了希望。他迫不及待地回答:“尊敬的长者,天大的苦我都能吃,只要能让乡亲们用上水,我甘愿赴汤蹈火!”
老人被叶尔羌的真诚所打动,微笑着点点头,从怀中拿出一个水葫芦,郑重地对他说:“这是一个宝葫芦。回村后,你要站在最高的地方,把里面的水倒出来,就会有泉水涌出了。”老人叮嘱他,站得越高,水流越大。
叶尔羌小心地接过宝葫芦,谢过老人后便风雨兼程、没日没夜地往回赶。
回到久别的村庄,叶尔羌顾不上与乡亲们打声招呼,也顾不上吃口热饭,就气喘吁吁地往村后那座最高的山上跑。
太阳已经偏西,叶尔羌快要爬到山顶时,双脚被荆棘绊了一下,失手将手中的宝葫芦跌入山涧。宝葫芦倒下的地方立刻冒出一眼清泉,只是流量太小。
叶尔羌跪在山坡上,感叹这么小的泉眼怎能养活全村老小呢?叶尔羌悔恨交加,纵身跳下山崖,跌入汩汩的泉眼。顿时,那眼清泉变成一条波浪翻滚的大河。
从此,村里干旱少水的现状得到了彻底改变,方圆几百里的农民都成了这条河的受益者。河水浇灌过的土地,乌黑发亮,抓一把都会冒出油来。稻谷饱满,玉米粗壮,棉花硕大。
安居乐业的人们,为了纪念这位英勇的青年,就给这条河起了一个英雄的名字——叶尔羌河。
不能为空
不能为空